导入数据...
开拓进取谋发展 务实担当铸辉煌 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川理工大学
[信息公开]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6日
  查看:887
  来源:
——在第三届“两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开拓进取谋发展 务实担当铸辉煌

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川理工大学

——在第三届“两代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校长  庹先国

(2017年6月7日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志们:

    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并请各位特邀代表、列席代表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6年学校事业发展情况

2016年5月第三届“两代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来,学校党委带领全校师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委历届全会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紧紧抓住“双一流”建设战略机遇,奋力开创新局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外部环境不断优化,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发展动力显著增强,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川理工大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为确保正确办学方向提供了坚强保证。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实履行高等学校基本职能,以党建促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新要求、开拓新领域、探索新举措,始终确保正确办学方向,为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内部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为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依法治校和谋划长远的能力。实施了大部制改革,在行政机关推行职员制。修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形成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机制。落实“教授治学”,优化学术组织架构。完善了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制度、二级学院党政联系会、校长工作例会和二级学院院长工作例会制度。实施法律顾问制度,提升依法治校能力。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度,提高了学校内部治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三)“十三五”规划科学编制,为未来发展明确了思路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川理工大学”的奋斗目标,谋篇布局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四川理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及其专项规划。同时,各二级学院积极谋划制定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四)夯实师资队伍力量,为创新发展筑牢了人才基础

多措并举,高层次人才建设成效显著。新增省级及以上人才数量超过前三年的总和,新增省级及以上专家10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各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专家6名,引进博士研究生46名,15名教师博士研究生毕业回校,16名教师考上博士研究生。

注重培养,提升各类队伍综合素质。选送82名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做访问学者、博士后及短期学术交流;156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进修,选拔12名教师参加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出国(境)支持计划”;新增一级学科正高评议权2个,副高评议权2个;新增教授9名,副教授18名。建立二级部门分类考核机制,为人才的分类评价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打下了基础。

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职业道德进一步提高。2016年,学校评选表彰了师德标兵2名,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个,师德建设先进个人10名。同时,有3名教师因学术不端受到处分

(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打造高质量本科与研究生教育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打造高质量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

夯实本科生教育。继续推行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和课程实施大纲制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认真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本年度19项省级教改项目通过结题验收,校级教改项目立项72项,结题验收40项。新增天津、广东、宁夏、西藏4个地区招生,招生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新增两个专业一本招生。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5.81%。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新增三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完成13个学科或领域的学位标准制定工作,新增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19个。研究生创新成果11项,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按照“以评促建”的思路,学校4个一级学科、1个二级学科一次性通过2016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初审,推动了学科建设上水平。

稳步推进继续教育。稳定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规模,建设自学考试助学资源,积极探索试点成人教育网络助学。归口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推进“两库”建设,促进资源整合。

扎实推进学生管理工作。创新开展易班工作,获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网络培训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奖”,举办“奋斗者的足迹”系列讲座108场,组织开展“十个一”活动。多渠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近千名学生分别获得国家级奖项178项,省部级奖项284项。校团委荣获共青团中央表彰的“优秀组织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获得共青团中央表彰

(六)一流学科建设全面启动,为学校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

把握“双一流”建设战略机遇,立足优势,统筹学科专业建设。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为学校一流建设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学科与工程、数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教育学7个学科为学校重点学科;法学、艺术学2个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七)深化科研工作,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科研经费和项目创新高。申报各类纵向项目1554项,获得立项38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部级项目64项,到位纵向经费3395万元,首次进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0万元俱乐部。完成了省部级成果鉴定5项、市级成果鉴定1项。5项成果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签订横向科研300余项合作项目,到账经费3614万元。全年到账经费7009万元,同比增长3.5倍。申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210余件,获得授权近百件。

科研平台建设再创佳绩。院士专家工作站首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2016年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四川省矿山尾渣资源化利用工程实验室获得省发改委100万元平台建设经费,学校参与的“川南晒制麸醋生物酿造技术实验室”被省发改委批准为四川省工程实验室,“材料腐蚀与防护团队”获得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使我校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达到4个。2016年建成1个省部级平台“中国民俗灯文化普及基地”和 5个地厅级社科平台。川南发展研究中心被四川省教育厅列入2017年重点推进建设工作。

学报两刊建设取得新突破。学报社科版影响因子攀升到历史新高,中国知网达到1.564,排名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第12名,再次被遴选为武大版(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7—2018年度)。学报自科版申报成功四川省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项,影响因子0.491,在全国424种同类期刊中排144名

(八)强化成果转化,服务地方能力不断增强

学校科研项目转化成果“川理”系列白酒实现试销售。分别与宜宾市屏山县、淮安市盐化新区等区县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并承担当地政府主导的科技项目13项。完成我校首批服务地方行业首席专家的评审认定工作,有力推动了“政产学研用”合作。四川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顺利通过省级大学科技园评审认定,入驻企业69家,学生双创团队21家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沿滩区刘山乡立志村已基本实现脱贫。全面开展与屏山县的“校县合作”,选派干部到屏山县专职从事扶贫工作,划拨专项资金和扶贫捐款用于脱贫攻坚。

(九)办学空间进一步拓展,为学校跨越发展提供了新支点

学校再次获得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首批四川省高校创新改革试点单位。

学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充分发挥我校在白酒学科专业、人才、平台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地方白酒产业发展需要,由宜宾市政府采取“交钥匙”工程,在宜宾共建世界一流的白酒学院。

为破除我校海内外高端人才引进瓶颈,推动重要科研基地平台建设,共享天府新区科学城智慧资源,学校抓住天府新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推进四川理工成都高等研究院建设工作。

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先后成立江苏淮安科技成果转移分中心、邛酒产业发展研究院等研究机构。

(十)深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校友会工作稳步推进

成立了国际学院,积极开展外事交流活动,接待10余个国家的大学和机构来访,12个派驻机构来访团。成功申报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项目,派出23人赴德国培训。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建立往来关系并签署协议和备忘录。教师出国(境)、学生出国(境)学习或实习人次创新高。

召开了四川理工学院校友总会常务理事会会长、秘书长论坛,开放校友之家。聘任了23名校友分会会长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友导师数据库。强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筹措社会资金,严格管理,规范支出

(十一)提升管理服务质效,校园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强化收入管理,完成学校预算的编制工作,强化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日常工作。

审计工作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本年度完成基建、修缮结算审计45项,送审金额7421.19万元,审减金额1051.71万元。开展了对学校2013-2015年度财务收支审计。

国有资产和实验室管理规范有序。完成了全校仪器设备计划编制及各校区实验室信息统计工作。整合全校实验室资源,搭建了大精仪器共享信息化平台,促进优质实验资源和设备资源开放共享。

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完成第四实验楼电梯安装、汇南校区学生公寓13-15号楼及服务用房施工的开工建设工作。完成校区空调增容改造、汇北教工食堂改造、学术报告厅改造、汇北教学楼多媒体教室改造等29个项目招标采购及安装工作。

后勤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修订和新建了近20个管理制度,编制《后勤服务手册》,启动了饮食中心的改革试点和后勤定岗定员工作。增加食堂办餐的透明度,接受广大师生员工的监督。

安全稳定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全年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加强消防检查,不断完善消防“户籍化”管理系统。加大校园秩序整治力度,打造和谐校园。

图书档案网络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三级互补”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综合档案接收与整理取得新成就。校园网络安全平稳运行

保密工作取得新突破。单独设置了保密工作办公室,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二级保密资质,为我校开展军工涉密科研项目奠定了基础。

(十二)强力推进为民办实事,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

奖学助学工作扎实推进。加强贫困生资助政策宣讲,开展贫困学生建档和评定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好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各种专项资助工作,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各级各类学生奖贷助学金、困难补助金、勤工助学费等约6400万元。

教职工民生工程有成效。充分发挥学校“两代会”的作用,认真落实“两代会”代表的提案,改造教师休息室,免费提供茶水和咖啡等,学生宿舍和教室安装了空调,教室内配备供教师课间休息的座椅,建成独立的教工食堂;做好困难职工贫困帮扶的信息采集、系统建档及困难职工的慰问工作;召开女职工委员会会议,依法维护女教职工的特殊利益和合法权益;举办首届教职工歌手大赛和厨艺大赛等丰富教职工生活的文娱体育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

各位代表,以上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学校党委领导下全体理工人精诚团结、开拓进取的结果,浸润着全校师生的辛勤汗水,饱含着广大校友的深情厚意,凝聚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学校改革发展的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学校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分析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建设事业的发展与我们的目标、使命和师生的期待还存在差距,我们要正视目前学校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观念守旧、担当不够、能力不强、作风不实的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精神面貌和工作干劲需要更上一个新台阶;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跨越发展的需要;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还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民生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职工待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这些都深刻而明确地昭示我们:当前学校最大的瓶颈是发展滞后和资源短缺,最大的制约是创新开放和改革意识不强,最大的问题是担当和落实不够,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解放和务实进取不足。我们要直面这些问题,不回避、不懈怠,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

    三、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2017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和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目标,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发展,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四川理工大学。

2017年,学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完善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更具活力的评价激励机制和科学有效、配套协调的绩效管理体系继续推行职员制改革,完成定员定编定岗工作,建立起一支优化、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

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注重外引高端,内重培养,引培并举,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与服务支撑体系。结合学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建设目标,加大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力度。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教学改革、研讨交流、质量评估、咨询服务等工作,不断提升教师整体教学能力。继续实施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促进高水平青年人才群体性成长。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深入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制度建设,优化课程实施大纲。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积极搭建教育教学优质资源平台,大力推进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研室建设力度,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推进校内本科专业评估工作,做好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学位点动态调整结合起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稳步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加快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改革教育模式,开展网络助学。

加强招生考试就业工作。科学制定招生计划,进一步增加一本招生比例。加强招生宣传,创新宣传方法,努力组织优质生源。继续加大考研宣传及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报考率和优质生源率。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满意就业。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扩大招收留学生规模,建好国际学院。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推动教师参与国际学术、科研及教学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学生参加联培养、海外研修、实习实践等出国(境)项目

(三)以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力争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突破

切实开展一流学科建设。以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学校一流学科、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建设。以国家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和国家学位点动态调整为契机,启动博士授权单位建设工作,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和调整工作

实施科研团队建设工程。以学科为引领,以科研平台为依托,优化和整合科研优势资源,着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和坚强有力的学科平台,不断提升教师科研质效,提高承担重大项目研发能力

推动科研实现更大突破。着力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修改科研管理制度,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优化学术评价机制,以争取重大科研项目为抓手,实现科研项目数量和质量的双提高。

(四)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不断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加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加大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强化机关职能部门服务意识,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服务效能。

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科研管理等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完善以财务为突破口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学校和学院“两个积极性”。要进一步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独立科研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增强科研机构自我发展能力。

(五)以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抓手,全面提升办学实力

积极稳妥推进大学更名工作。按照教育部和四川省的统一规划部署,对照大学设置标准,认真组织申报,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学更名工作。

    更加注重服务地方实效完善科研成果管理办法和科研奖励办法,抓好科研项目的申报、验收、成果鉴定等全过程管理,健全科研成果培育与转化机制,加强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继续深化与地方政府的“政产学研用”合作,打造好“川南研究中心”等服务地方的智库,切实提升学校的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发挥学校优势,继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强化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省级大学科技园管理制度,积极寻求政府支持与合作,优化各园区软、硬件环境与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建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

积极拓展办学资源。成立宜宾校区管委会,做好宜宾校区第一期入驻工作,加快推进第二期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四川理工成都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将其建设成为吸引高端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高科技产业研发基地。

加强校友会和基金会工作。开展学校历史人物和优秀校友资料收集、编辑和宣传,增强校友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成立校友企业家联谊会,努力为学校建设发展拓展资源

(六)以民生改善为推动,全面提升师生员工的幸福感

    把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师生员工,不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师生的幸福感。不断完善兼顾激励与保障的薪酬制度,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逐步增加全体教职工的收入,不断改善教职工的生活条件,积极推动宜宾校区教师宿舍建设。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和学生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强财务、国有资产和实验室管理,做好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加强图书档案和信息化建设,加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做好各类维修项目,不断提升后勤保障与服务质量。加大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氛围。进一步关心离退休教职工,不断提高离退休教职工的幸福感。

    (七)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化“两个责任”,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准则》与《条例》基本要求。落实党中央对党风廉洁建设的新部署,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继续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活动载体建设,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提升群团工作水平。要切实加强党外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健全和完善学校教代会制度,强化教代会职能,进一步推进校务公开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与凝心聚力作用,更加关心离退休教职工和困难职工,同心同德、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2017年是实施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固本之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力之年,是学校面临难得历史性机遇的关键之年。希望四川理工全体师生员工行动起来,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果敢的气魄,迎难而上、不断超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编辑:xxgk】


(微信扫描分享)